文章

顯示從 9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馬斯克的大腦入侵技術是否被過份炒作?【JoJo TV瞄芝士】

圖片
 馬斯克的大腦入侵技術是否被過份炒作?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馬斯克可以說是科技界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從製造電動轎車到開發可重覆使用的火箭,別人的火箭都祇能用一次或(爆炸)…… 他的就可以來回使用,還真是又環保又節約呢,他的名下有不少出色的成就。 但是,如果誰膽敢說伊隆 · 馬斯克( Elon Musk )做的某件事不夠突破性,你可以預期這個大男人和他的龐大狂熱粉絲團會猛力反撲。 最近就發生了這種事。一名英國學者在上週五( 8 月 29 日),對馬斯克的神經科技與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項目演示作出批評。 (用錘子砸爛了自己的車的影片) 好了,我們先還是看看馬斯克的瘋狂計畫是什麼吧,腦機對接是一個極富野心的計劃,要將人腦與電腦連接。 它最終可能會令患有帕金森症( 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遜症)的病人可以通過頭腦思想,來控制他們的身體運動,以及操控機器。有很多科學家已經在這個領域進行研究,但是馬斯克的雄心要超過大部分人。 他說的是發展「超級人類知覺力」,拓展人腦的能力,他認為這是對抗人工智慧威脅的一部分。 這到底是什麼技術呢,如何可以對付人工智慧呢?我們之前就有一部講 AI 人工智慧的影片,由於對 AI 的不信任,所以人類開始武裝自己,將自己變成人腦機器人?這衹會出現在動漫或電影中的情節,它真的要來到現實了嗎? 近年來,人工智慧不斷挑戰人腦極限,屢屢打敗人類高智慧頂級圍棋棋手,荷里活電影中人工智能統治全球甚至消減人類的故事似乎不再是虛無縹緲,成為必須研究面對的問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展示了他的大膽方案:人腦入侵。利用人造顱內網絡,將人類打造成超越人工智能的靈體。 他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企業家,在他被合夥人出賣,被逼離開自己一手創建的網路銀行後,他就看中了火箭這項當時認為燒錢風險高的行業,沒想到被他做的有聲有色。然後又獨步全球製作了豪華電動汽車,接下來還要做太空旅行和移民火星。這樣的一個人,看來地球是鎖不住他的靈魂了,而這個看似瘋狂的「人腦入侵」計畫是他想的也就不奇怪了。 人造大腦的想法與此前的大腦植入晶片一樣,望之令人生畏。實際上技術已經在研發,利用腦結構與功能連接信息,目前...

日本的禁忌 鮫島事件真相 |日本都市傳說【JoJo TV瞄芝士】

圖片
  日本的禁忌 鮫島事件真相 |日本都市傳說【JoJo TV瞄芝士】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網路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神秘莫測的「都市傳說」,尤其是日本,是一個盛產「都市傳說」的國度,之前我們做過一部《日本為什麼會供奉妖怪?》的影片中亦提到,日本有「妖怪列島」以及「八百萬神國」之稱,所以關於日本的靈異「都市傳說」也特別的多。 在網路十分發達的今天,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聽說過「鮫島事件」了吧,尤其那些「都市傳說」的愛好者。這是一個已經在網路上流傳超過 20 年的神秘傳說,並一直都是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2019 年連 NHK 一個介紹平成時代網路變化的紀念節目「平成網路史」,都在它的 Twitter 幽默地稱自己不能報導「鮫島事件」,這可是一個禁忌的話題。 「鮫島事件」是來自 2001 年5月 24 日在日本匿名留言板「 2ch 」,後來改名「 5ch 」,這個 2ch 非常有名幾乎很多「都市傳說」都從這裡流傳出來,在「 2ch 」的 Lounge 版中出現了一篇「傳說中的鮫島帖子」(伝説の鮫島スレ について語る)的貼文。 此帖一出馬上引來了許多留言:「鮫島事件是一個禁忌」、「不可以在網路上說這個話題」、「請刪帖」、「不要製造恐慌」、「曾經看到過,不過被警察刪貼了」。這些留言反而引起了更多網民的好奇,都想知道那個關於鮫島主題的帖文都講了什麼?加上在留言區陸續有與事件相關的關鍵詞流出,這讓很多網民認為是真有其事,並且更多不可告人的秘密開始浮出水面,這就讓想知道「真相」的人越來越多了。 經過了這麽多年,可能許多朋友都聽說過真相,並認定這是一件「惡作劇」,然而能完整瞭解整件事的人有多少,到底是誰製作了這個「惡作劇」呢?今天就讓我們回到十多年前,一起去揭開這個都市傳說的神秘面紗吧。 經歷了接近 20 年時間的流傳,網路上流傳出眾多「鮫島事件真相」的版本,其中有兩個版本流傳最廣。一個是「無人島版本」而另一個是「千葉縣私刑事件」,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版本的真偽吧。 版本 1: 無人島食人物語 這是一個發生在鹿兒島縣的事情,據說有五位 2ch 的網友,他們相約去一個叫鮫島的無人島探險,期間不幸失蹤,警方雖然在島上進行了 3 天的...

20年前的未來人真相!【JoJo TV瞄芝士】

圖片
未來人| John titor 真實存在?時間旅行可行嗎?CC中文字幕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提起時空旅行,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 John titor ,這位大約在 2000 年在互聯網出現的人,聲稱自己是由 2036 年穿越時空回來的未來人。也就是 16 年後的人去到了 2000 年,並與網民互通,描述了不少關於自己的身世及時空旅行的事情,當然也留下了不少關於未來的預言,成為當時網路上的紅人。 但是關於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在 20 年後的今天這個謎團似乎可以解開了呢,那就讓我們先時光倒流回去,看看 John titor 事件的始末吧。 2000 年 11 月 2 日,一位化名為 Timetravel_0 的網友突然在網路上出現,並在美國專門討論時間旅行的大型留言區「 Timetravelinstitute 」分享自己對時光機器以及時間穿越技術的支持。 起初,網友只是把他當作一位普通網友交流,但是隨著時間推進他透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表露自己是從未來穿越到現代的「時間旅行者」 ,並詳細地描述他自身背景及揭示未來世界的狀況,於是逐漸成為了各大論壇的新紅人,加上 Timetravel_0 本身非常樂意解答網民對未來世界的疑問,從他回答可以看出他是有一定科學以及電腦知識的人,似乎比較瞭解世界局勢及科技的前瞻發展,比如他當時就提到了粒子對撞機 CERN 和美國與伊朗的局勢,粒子對撞機在當時還很少人知道,所以這讓更多人開始留意他的發文。 2002 年 1 月後 Timetravel_0 開始在「 BBS Art Bell 」論壇上發文,並直接改名為「 John titor 」這個名字,作為自己在網路上的暱稱,直到 2001 年 3 月 24 號, John titor 宣布自己將要返回未來,並不會在用 John titor 的名義發文,果然自此之後就沒有人再有關於這個 John titor 的消息了。 20 年過去了儘管關於 John titor 的貼文有所缺失,但是由於備份的人很多,所以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從不同的地方看到 John titor 的文章。 那到底這個 John titor 是什麼人呢,他...

星際移民 如何移民到新的太陽系?

圖片
 星際移民 如何移民到新的太陽系? 影片看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我們之前的影片《太陽消失後的世界》說到,如果人類因為一些原因必須要離開地球,可以有哪些方式呢?那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人類如果真的要移民去其他星球的話在科學上有沒有可能? 大家還記得14年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星際效應》嗎?可能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了,這部電影雖然不是十分出眾,但是在電影裡呈現的科技絕大部分都是有些科學依據的喔。 首先要逼使人類真的要離開賴以生存的地球並不容易,一定是地球將會遭受毀滅打擊。例如太陽變成「紅巨星」或像電影裡說的,地球上的植物患有了「枯死病」等,只有這種不得不離開的原因,人類才會下定決心離開這裡。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將地球上的人移民去其他星球呢? 在電影劇情裡他們有兩個計畫,首先A計畫:是讓太空人找到適合居住的星球,同時努力解除能夠操控重力的物理理論,以此建造龐大的太空船,好把人類移民過去。就像小型太空站,利用每分鐘旋轉5.6次產生的離心力,來模擬地球的重力,這就是類似「挪亞方舟」的計畫。 太空船自轉會製造出人工重力, 製造人工重力是在無重力的太空中減少肌肉萎縮的方法之一。太空船自轉造成「離心力」會將物體甩到外圍,就成為一種類似重力的力量!在電影中,永續號外圍的牆面就是他們的地板呢! 在「挪亞方舟」上除了人類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你們以為只有人類去過宇宙嗎?其實也有很多動物去過宇宙了喔,在1947年第一批進入太空的動物是果蠅,科學家想查出太空是否對他們有害,1950年美國科學家把老鼠送入太空,想了解下動物在無重力的太空會有什麼影響。61年是一隻叫漢姆的4歲黑猩猩,66年俄羅斯送了兩隻狗上太空,最特別的是1973年送了兩隻蜘蛛上去,牠們很快就適應了太空無重力環境,並開始編織牠們的網,直到2019年SpaceX還有送老鼠和蠕蟲上國際太空站,所以我們早就做好了帶著地球上生物一起移民的準備。 太空中沒有聲音, 聲音產生是靠分子震動。在地球上我們是讓空氣的分子震動碰撞來傳遞聲音。但在沒有空氣的太空中,分子量極為稀少,所以是不會有聲音傳遞的!所以如果一個人漂浮在外太空應該什麼也聽不見,或許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現今科學,在宇宙中人類的飛船還達不到...

後疫情時代|城市能否更智能?【JoJo TV瞄芝士】

圖片
後疫情時代|城市能否更智能?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後疫情時代,人類是否可以借此「重啟」的機會,讓我們的城市更智能化呢? 在疫情期間,無人配送、機器人及智慧物流的進一步發展,網路平台的使用率也日益增加,社會都採用更快捷的醫療技術應用。 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及5G等新科技,在疫情期間會刺激這些技術的商用以及創新,從而進一步加強智慧城市與智慧醫療的發展。 機器人和無人機 在全球封鎖期間,機器人和無人駕駛飛機經常出現。 新加坡已經在用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公司的四足機器人Spot協助實施社交疏離;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議會將無人駕駛飛機監控立法納入快速通道,以便Zipline公司的無人運輸機可以投入運營,為醫院運送醫療物資;"網真"(telepresence)機器人為居家隔離的人們提供了虛擬交流平台。 波士頓的食品救濟站用來消毒清潔的機器人是麻省理工大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的。而機器人在疫情期間"貢獻巨大",顯露出作為幫助人類避免傷害的強大工具的潛力。 而機器人在未來智能城市環境中,在體力和腦力活動層面能為人類提供更多幫助。 疫情期間為了顧及員工健康,日本某家工廠就使用人工智慧取代人力,進行品管流程。 傳感器和大數據 現在許多城市已經通過基礎設施中嵌入的傳感器在收集大量數據,包括路燈燈柱,而且在跟蹤觀察一系列數據模型,從空氣質量、交通狀況到人員流動。 紐卡斯爾城市大學的城市天文台一直在跟蹤觀察所謂的"紐卡斯爾脈搏",即城市公共場所各類活動的數據。負責監測的菲爾·詹姆斯教授(Phil James)發現,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行人流量下降了95%,交通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40%左右,高峰大大減少。" 以紐卡斯爾為例:當交通流量減少一半時,二氧化氮(NO2)含量降低了25%;隨著城市不斷解封,交通流量恢復到平常的80%,空氣污染也相應加劇。 雖然這段美好時光轉瞬即逝,但是留下的大量數據可以為解決大氣污染、氣候變化等重大又緊迫的問題,提供直觀的證據,幫助人類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賽奈特博士認為,傳感器適合用來收集城市活動數據,而人們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功能更強大,社交應用軟件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

「超憶症」是超能力嗎?

圖片
  「超憶症」是超能力嗎?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自己剛出生時,發生的那些記憶呢?一般人我想 3-5 歲之前的記憶都已經變成了一片空白吧,就算有也是一些父母回述給你聽的不是自己直接的記憶。 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記得住自己所有的事情喔,包括出生沒多久的事情,這種被視為一種病叫做「超強自我記憶症」。 來自澳洲的女士瑞貝卡 · 沙羅克( Rebecca Sharrock )回憶說 當她只有一周大的時候,她記得她被包在粉色的棉毯裏 。 考慮到大多數人最早一般是四歲左右才開始有記憶,你很容易覺得沙羅克的描述是一種懷舊的白日夢,而不是真實的記憶。 她被診斷患有一種罕見的稱為超強自我記憶症 HSAM )的綜合症,這種綜合症也被稱為超憶症( hyperthymesia )。 這種獨特的神經性疾病意味著,能記起在任何時間所做的每一件事。 患有超強自我記憶症的人能夠在一瞬間,毫不費力地立刻記起他們所做過的事情,穿的衣服,或者他們在何時位於何處。他們能夠像照相一般回憶起公共新聞和個人事件中的所有細節,而且凖確性不亞於錄音或者影像的記錄。 英國電視台曾製作紀錄片《無法忘記的男孩》講述這種患者的故事。 成長的過程中,沙羅克本以為每個人都像她一樣能夠記住所有事。直到有一天,她父母叫她看了一段關於超強自我記憶症的電視新聞片段。「在 2011 年 1 月 23 日。」,當時電視裡的那人是英國男子 Aurelian Hayman記憶力驚人。他可以清楚記得任何一天的細節,比如那天他吃了什麼、穿了什麼、說過什麼話、新聞里都報道了哪些事、那天天氣如何,等等。而我們大部分人一生中可能只記得每年發生的不超過11件事。一旁的採訪記者一直感嘆:「太不可思議了,難以置信。」 沙羅克 對父母說:「他們為什麼這麼大驚小怪,這不正常嗎?」沙羅克的父母解釋說,這是不正常的,而且他們覺得她可能也患有同樣的病。 26 歲的 沙羅克 Sharrock 也能清楚記得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還能一字不差背出《哈利波特》全集,甚至指出電影對白與原著的差異。她時常不經意回想起過去發生的事情,比如在出生 12 天後,媽媽將自己放在座椅上。 但這種「特異...

日本整潔的秘訣 丟棄垃圾如同戰爭一般

圖片
 日本整潔的秘訣 丟棄垃圾如同戰爭一般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說到日本很多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乾淨,不論室外還是室內,從客廳到洗手間,都是那麼整潔乾淨,甚至使用完洗手間內的衛生紙後,都要整齊地折出工整的三角型出來。是日本人都有潔癖嗎,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這麽整潔的呢? 在日本,學生們在放學前都在等待老師的吩咐和下課指令, 老師交待了明天的課程安排後,就開始佈置當天的最後一項任務:清潔。 學生們按自己所在的排位,有的負責打掃教室;有的打掃樓梯和走廊。輪到打掃廁所的學生雖然有點不情願,但也都迅速地站起,去完成自己的清潔任務。 所有的清潔工具都收藏在教室後面的儲藏櫃中。此時此刻,這一情景正在全日本的各個學校上演著,這可是他們從幼稚園就開始培養的必做任務。 大多數第一次到日本來的旅遊者對日本的清潔程度印象深刻。 但遊客很快注意到,街上很少能見到垃圾箱和清潔人員。人們不禁要問,日本為什麼能保持如此乾淨呢?難道是有什麼秘訣嗎? 日本整潔乾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居民會自覺做清潔,因為這是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 日本廣島(ひろしま)縣政府官員舞子(まいこあわね)表示,日本學生從小學到高中 12 年的教育中,清潔衛生是他們學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清潔習慣從小養成 而在家裏也是一樣,父母從小教育孩子一定要保持衣物和空間整齊清潔。同時,學校課程中也包含清潔這種社會意識,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對周圍環境的清潔意識,並為此感到自豪。 林千佳(ちか はやし)是一名自由翻譯。她回憶講,自己有時也不想做清潔,但我接受這是我們學校日常的一部分。 她表示,學校清潔工作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讓學生們明白,清潔自己所使用空間的責任感和重要性。 日本學生在早晨到校後,必須要換鞋。 回到家也是一樣,人們也要把在外面穿的鞋換下去。 包括工人,他們在去別人家幹活時,必須要脫鞋並拍打襪子上的灰塵才能進門。 可以想像,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對自己的周圍環境、社區、城市乃至國家都會養成一種保持清潔的習慣。 這可能是日本如此乾淨的原因之一。 例如,一個長達 7 分鐘的日本新幹線清潔過程的影片在網路上爆紅。有些遊人特意前來觀看,使它成為一個旅遊熱點。 在乎...

太陽消失後的世界 人類可能才是侵略地球的外星人!

圖片
  太陽死亡後人類如何逃生? 人類可能才是侵略地球的外星人!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有壽命的,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太陽。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最多大約還有 50 至 60 億年的壽命。 而科學家最近所發現的一個天文現象,為他們提供了幾十億年後當我們的太陽「壽終正寢」後未來的可能。 白矮星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巨大的行星圍繞一顆白矮星( white dwarf )在運行。 白矮星通常是恆星在耗盡了核燃料,它的核心就會坍縮成為致密的白矮星。白矮星是低質量恆星演化路線的終點。 恆星在經歷紅巨星階段的末期,它的中心會因溫度、壓力不足,使碳氧元素進行核聚變,從而產生一個致密天體。大部分恆星的演化過程都包含白矮星階段。 天文學家表示,這也是他們所觀察到的行星可以在它們所圍繞旋轉的恆星「死亡」,變成白矮星後依然倖存下來的直接證據。 太陽 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是太陽系中一顆中等質量的恆星。 科學家認為,最多再有大約 60 億年,太陽就會膨脹為現有體積的 200 倍,成為一顆紅巨星( Red Giant )。 隨著太陽的膨脹,它會吞併和摧毀地球,之後,太陽就會變成一個白矮星。 同時,白矮星的引力巨大,任何靠近白矮星的天體,例如小行星,都會被強大的引力撕裂。 當太陽成為一顆紅巨星,發生氦聚變的時候,會出現非常短暫的失控熱核聚變,熱能會以驚人的速率擴大,同時產生較平時熱能千億倍的能熱量,這種反應會發生在太陽轉變為紅巨星的那一刻,太陽的亮度也會瞬間增加至平時的幾千萬倍,體積也會快速的膨脹,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整個太陽系的行星也都將會成為過去。對於地球來說,沒有任何的生物可以承受這麼強的光,和這麼高的溫度。 地球的表面全部被高溫燒焦,海洋也會短時間內蒸發,地表氣溫也將上升至數百攝氏度,就連土地都被燒成了玻璃狀。地球的繁榮將一瞬間化為烏有。 到那時人類就算躲到地底也無法繼續生存下去,所以在那發生之前人類也許已經離開了地球,甚至是太陽系。而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衹有火星有移民條件,但如果地球被紅巨星吞噬,火星也將一併受到牽連,也不適合人類生存下去。 這個階段或許人類衹能在太陽系邊緣找個落腳點,或許是海王星?但是並不會長久...

台灣KOL「館長」被槍擊台灣為什麼這麼多槍擊【JoJo TV瞄芝士】

圖片
  台灣KOL「館長」被槍擊台灣為什麼這麼多槍擊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最近台灣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知名 KOL 「館長」被人槍擊,手腳中槍。「館長」陳之漢,本名陳思翰,身高 1.8 米、體重 115 公斤,直率敢言的風格,加上一身壯碩的肌肉讓他在網路上有許多粉絲,粉絲專頁「飆捍」有超過 121 萬人追蹤,網絡聲量極具份量,可以說是台灣目前最知名網紅。 當我看到「館長」中槍的新聞感到震驚,畢竟這可是知名網絡紅人,如果要殺「館長」估計一定會被警方抓到,更不用說還是用槍射擊。 「館長」凌晨兩點半從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館長」離開,遭人槍擊,身中兩槍,倒在林口健身房門口, 23 歲槍手劉丞浩自知無法躲藏選擇到警局投案,下午移送新北地檢署複訊,複訊後聲請羈押。 據悉,劉男供稱槍械是朋友交給他的,但檢警追查他口中的「友人」竟是死人,再加上他年僅 23 歲,卻有財力請到重量級前司法官律師郭力菁等人辯護,且律師不到場堅決不開口、手機也拒絕提供專案小組解鎖,懷疑背後有高人指點,檢方認為疑犯犯案動機恐非單純性騷,訊後向法院聲請劉男羈押禁見獲准。 「館長」的律師前立委黃國昌,公佈槍擊過程影片,可以看見館長一行人走出健身俱樂部,館長先上車,車門大開,此時,一直埋伏在附近的劉丞浩快步走到車門旁,隨即拔槍朝車內開槍,館長中彈後翻滾一圈,跌出車外,一旁的工作人員都來不及反應制止,發現館長倒地後趕緊上前確認傷勢。「館長」不愧是知名網紅,中了如此嚴重的傷還在讓助手幫他開直播,也是非常敬業。 太可怕了,美國一直讓人擔心的就是槍枝問題,可是沒想到台灣也同樣有這個問題。在我的印象裡就今年在新聞上已經看到好幾起槍擊事件了,不過之前多數都是黑幫之間的糾葛,這次問題發生在「館長」身上顯然變成了熱話,台灣怎麼會有這麼多槍? 我一直認為亞洲地區很少槍械,(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我知道的黑社會多數都是用刀作為武器的,起碼電影上是怎麼演的。在香港新聞也極少有槍擊案件,偶爾有發現槍枝都已經是很大的新聞了。 99 年以前澳門就經常發生槍擊事件,之後很少看到相關新聞。 為了證實這點我去做了一些資料收集,根據香港警務處資料, 18 年沒有槍擊案, 19 年 1 起槍械劫案。而台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