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星戰?鋼彈「Z」的含義 失敗的鋼彈真人版 鋼彈(高達)的興衰史 【JoJo TV瞄芝士】

抄襲星戰?鋼彈「Z」的含義 失敗的鋼彈真人版 鋼彈(高達)的興衰史 到亞馬遜看看鋼彈模型吧! 觀看影片點這裡 JoJo TV 瞄芝士: YouTube spotify podcast 痞客邦 IG 歡迎收看jojotv瞄芝士我是camus,最近Joey實在太忙了,所以我是來做替工的,希望大家不會覺得太突兀,我也會盡力與 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 那麼初次見面我們來聊聊鋼彈系列的起源吧,也就是香港說的高達,這應該算是日本動漫的奠基神作了吧。我以前聽有些國語圈的朋友不明白為什麼會翻譯成高達,明明日文是ガンダム聽起來應該是鋼彈才對呀。 當然這很簡單,用粵語發音的話,「高達」是不是有一點點接近了呢? Joey之前講了一系列的EVA系列解說,說實話我也同樣是一個EVA迷,EVA的故事畢竟比鋼彈深入許多,有很多開放性構架可以引發人們持續的探討。 想想90年代開始至今,EVA應該算是講了一個半故事,可鋼彈從70年代起,光是宇宙紀元就出了26部, 未來紀元FC一部後殖民紀元AW兩部,再加上爆醜的逆A、SEED、00等12部作品,還有像SD鋼彈這類周邊故事,我知道的就有不下45部作品。 當然這裡面有TV劇集、電影、 OVA等作品,絕對是一個非常龐大體系。有些故事有關聯,有些比較獨立。我自己當然最喜歡W系列,看起來比較爽快,又有王道元素中的五位主角群,比較符合少年熱血的感覺。 鋼彈與EVA相反,他不是與未知生物作戰,也不會讓觀眾落入角色的個人世界,沒有心理學、沒有神之子的爭奪。如果說EVA是一部少年的哲學思辨,那麼鋼彈就比較體現了真實的世界。有獨裁者、有被壓迫的人們與反抗勢力,牽扯的人物層面更廣。 意外的成功 鋼彈是1979年首次與大家見面,可是他的靈感似乎來自1977年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無論是使用的武器還是角色的頭盔,各種設計細節與故事架構都帶有Star Wars的特點。 這並不奇怪,當年很多的動畫都有參考歐美電影或電視劇,就像EVA新世紀福音戰士,也是參考1970年的英國電視劇「UFO」。 當然就算鋼彈很多地方都借鑒了Star Wars,但是在當時的日本市場上它仍然是有這突破性的作品,它有別於其他機器動畫作品,屬於寫實科幻類。 ...